经颅交流电刺激临床应用指南的重大意义

2025年4月14日 09:17
浏览量:0

 

 

一、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神经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前,电休克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临床应用。然而,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tACS)在过去一直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科研工作也较少被报道。

        2025年3月14日,由中华医学会牵头,联合神经科、心身医学、神经调控以及睡眠医学等多领域专家,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发布了《Guidelin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这是全球首部针对tACS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指南。该指南首次对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按照能量大小进行了科学分类,标志着中国在无创神经调控领域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站在了世界前沿,引领全球tACS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这一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tACS技术应用理论与指导,有助于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规范应用,加速其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推广与发展。

 

二、指南核心内容解析

(一)技术原理与作用机制

      tA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在头皮表面施加各种波形和频率的交流电,直接或作用于大脑不同目标区域,调节大脑内源性振荡、神经细胞的极性、神经细胞的可塑性、神经递质水平、网络连接等等,达到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目的。

 

(二)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科学划分

      以往,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的分类通常以刺激介质为依据,但这种分类方式存在局限性,因为它忽略了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能量大小。此次发布的指南首次根据刺激能量的大小,科学的将划分 tACS根据电流强度分为四类:超高能量刺激(超高能量tACS,电流强度>100 毫安)、高能量刺激(高能量tACS,电流强度>10-100 毫安)、中能量刺激(中能量tACS,电流强度4-10毫安)和低能量刺激(低能量tACS,电流强度<4 毫安)。

      这种基于能量大小的分类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指导,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精准匹配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临床应用

      在指南中,详细阐述了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技术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涵盖抑郁症、失眠、慢性疼痛、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等常见疾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指南对最新的经颅强交流电(HI-tACS)技术治疗抑郁症、失眠等疾病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强烈推荐,其证据等级为最高级别。这一推荐基于HI-tACS技术在治疗模式上的重 大突破,与传统物理治疗仅能刺激皮层单一靶点不同,HI-tACS的刺激电流强度可达15mA,能够直接作用于全脑,包括脑干和小脑。在临床应用中,未报告任何皮肤不适感或明显副作用。此外,HI-tACS技术对多种疾病的治疗采用统一的参数和模式,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多数神经精神疾病是由多脑区、多通路、多神经递质以及多种脑电振荡异常共同作用导致的。显然,传统的单一靶点治疗模式难以满足复杂疾病的治疗需求,HI-tACS技术通过全面、多维度地直接作用于全脑,能够更精准的治疗疾病。需要明确的是,靶点精准并不等同于精准治疗疾病。只有对引发疾病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干预,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治疗。

 

三、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tACS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个性化刺激方案的优化、多模态神经调控的发展、新型刺激模式的探索、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tACS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耐思林作为经颅强交流电HI-tACS技术的发明者,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推动行业发展,还致力于为全球神经健康事业贡献重要力量。耐思林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颅交流电刺激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为耐思林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也将进一步推动HI-tAC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Nexalin HI-tACS 经颅强交流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前沿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能够直接刺激全脑神经细胞,突破单一靶点限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认知功能的改善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近年来,该技术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Nexalin ADI 经颅强交流电刺激仪输出电流强度高达15mA,是国内目前唯一被批准临床使用的高电流强度常规经颅电刺激设备,也是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失眠及中重度抑郁的三类医疗器械。

 

 

首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临床应用指南的重大意义